東漢末年中大夫陳韙曾經批評孔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指青少年時期就嶄露頭角,卻因年少得志,意氣風發,缺乏後天努力和栽培,沒有隨著年齒漸增把天份轉化為實質成績,逐漸變成凡人。 這個故事要告訴世人不要過度自恃才能,不好好學習即便是天才也會逐漸變成庸才。當然,孔融最終沒有變成庸才,他文章斐然,針貶時弊,是東漢末年文章水平最高的名士之一,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故事主人翁,他在少年時代就威震體壇,職棒戰場也修成正果,他是一代名將–陳連宏,至於為何別出心裁的用孔融作比,文中再表。 本文陳連宏用圖由 Lamigo 隨隊攝影首席 Halu 授權支援 陳連宏中職各項個人打擊成績 (數據結算至 2014.10.15 ) 生涯出賽數 1245 史上第 8 生涯打擊率 0.299 史上第 28 生涯上壘率 0.392 史上第 13 生涯長打率 0.450 史上第 29 生涯全壘打 112 史上第 8 生涯打點數 611 史上第 7 生涯安打數 1196 史上第 7 生涯盜壘數 102 史上第 20 生涯被保送 571 史上第 3 天生奇才 業餘大物 * 註:1997 年以前,陳連宏尚用舊名陳俊宏,凡文中年代 97 年以前皆稱舊名 陳俊宏是名符其實的大物,這不僅僅形容他的運動才能,還指他鶴立雞群的身材條件,190 公分高、105 公斤的身材,光巨塔般矗立在打擊區就足夠帶給投手強大的威壓感,出身臺南大內,就讀善化國小的陳俊宏,小學六年級就已經長到 180 公分高了,他的第一個外號 (阿鑼) 就是由此而來。因為長得高所以被稱「落仔」(高的臺語),久而久之「落仔」逐漸被念成大家所熟知的「鑼仔」。 巨塔般的體型,搭配優異的砲瓦,他可以輕鬆的在比賽中開轟,但若以為這種身高讓他只能扛大支的慢慢跑那就大錯特錯,他有與體型不符的跑動速度,
博樂棋牌
極佳的選球上壘能力和優異的跑壘判斷力,高上壘率讓他不靠安打也可以在壘包間摧殘對手,除了在打擊區的意氣風發,他還是善化國小的主力投手,他曾在全國少棒選拔賽六局飆 11 K 演出完全比賽,運動全才的阿鑼還是臺南中小學運動會田徑和壘球擲遠項目冠軍,羨煞旁人的天份,威震南臺的大物,出色的條件和名氣讓他在三級棒球一路順遂,提到大內鄉西拉雅族的陳姓選手,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的不是還在善化國小煮麵的矮冬瓜陳金鋒。 套一句東漢末年洛陽名士李膺對幼年孔融的評價「銳氣盡出、必成大器」,這八字考語對應在三級棒球時代的陳俊宏,差可比擬,雖然還不到「天縱奇才」那份上,從少棒創下單局雙響砲 7 分打點,一路打到青棒時期又俱備越級打全國成棒賽的實力,陳俊宏的潛力是被看好能成為下一個呂明賜的怪物級打者。 改名換運 鯨之利牙1991 年成立的中國信託業餘成棒隊,成軍後戰績斐然,堪稱 90 年代中期業餘球界霸主,
QT電子老虎機
1996 年中華職棒企圖擴張球隊,中信挾秋季聯賽四連霸的氣勢,以和信鯨之名加入中職,成為第 7 支球隊,曾在秋季聯賽拿過全壘打王的陳俊宏,自然是和信轉往職棒所需要的人才,於是阿鑼就隨著球隊變遷而改變身份,在沒透過職棒選秀的情況下就從業餘球員踏上職棒之路。而他也一直都是鯨隊總教練李來發心目中屬意的第四棒人選。 1997 年初次踏上職棒舞臺,對和信鯨和陳俊宏都是頭一遭,職棒和業餘的強度畢竟不可同日而語,和信一如預期的在 1997 年的七隊中墊底,阿鑼本人也僅繳出 0.250 打率、3 轟、21打點、14 盜壘的一張差強人意新人年成績單。中信加入職棒第一年時球隊大本營還在臺北,陳俊宏在北部有一群狐群狗黨的朋友,但陳媽媽覺得這群人對陳俊宏的前途沒有好處,且認為陳俊宏的俊字帶人字邊,易犯小人,所以在母親建議之下,陳俊宏在進入職棒後的生涯第 1 年改名為陳連宏,也是機緣巧合,改名後新人年球季結束,和信鯨就離開原有的臺北大本營轉往嘉義,陳連宏和臺北那群會讓他分心的友人也不再連繫, 專注於球場上的表現,在生涯第 2 年開始展現大家所期望的成績。 1998 年,巨投郭源治帶槍投靠,隔年郭李建夫也旅日回歸,雙雙加盟鯨隊,隨著投手戰力和洋將補強,全隊實力和士氣大振,改名後的陳連宏也開始發光發熱。1998 年他繳出生涯首次打擊三圍 345 的強打成績 (打擊率:0.314 、上壘率: 0.425、長打率:0.522) ,敲出 16 支全壘打和 26 次盜壘成功,差一點就完成難得的本土球員雙 20 紀錄,並拿下外野金手套和最佳九人獎,首度獲得職棒獎項的肯定,可惜的是這 16 轟竟已是他生涯單季最高,往後他不曾再敲出高於這數字的全壘打。雖然他的生涯各項攻守數據還不錯,但廣受期待的全壘打數卻始終不曾有令人驚豔的演出,而且輸出並不穩定,原本在業餘時期被譽為呂明賜接班人、被期待是下一個全壘打王,但他最接近全壘打王的一年,是 2000 年的 13 轟,這一年陳連宏再度打出 345 的打擊三圍,在眾家砲手大減產的情況下,他竟然還是輸給已高齡 43 歲的全壘打王林仲秋 ( 15 支)。 陳連宏無法在長打火力上穩定成長,除了和他的心理素質有關外,也和他的心臟疾病脫離不了關係,全能體育健將陳連宏在 2001 年診斷出「二尖瓣膜脫離」的心臟病,此病癥病例大多出現在年輕女性身上,癥狀是會胸悶、心慌等類似焦慮性精神官能癥,陳連宏是在 01 年鯨隊阿里山春訓時,因為嚴重喘不過氣,送醫檢查才發現自己心臟有毛病,往後的職棒生涯中偶有球季中病情發作,癥狀較輕時還可任指定打擊不守備,狀況嚴重就只能缺陣休息,因此他的職棒生涯從來沒有全勤過,
信用版
也相對影響到他的打擊貢獻度和個人成績穩定輸出。 在幾位強投護航和殺人鯨打線逐漸成長下,鯨隊的戰績開始有了起色,1999、2002 年甚至兩度殺進總冠軍賽,但最終的結果都鎩羽而歸,兩次冠軍賽加起來僅獲一勝,以近乎被橫掃出門的方式分別輸給味全龍和兄弟象這兩支後來都完成三連霸的球隊。2002 年總冠軍賽失利以後,也結束了陳連宏在中信鯨*註2 的最後一季。(註2 * 和信鯨在 2002 年更名中信鯨) 2002 年球季結束後,統一獅與中信鯨達成交易協議,統一獅送出終結者林朝煌和防守型外野手蔡昆祥,與中信換得陳連宏。 在鯨隊球團眼中,陳連宏的砲管似乎有逐漸槍化的跡象,且殺人鯨打線在陳文賓旅日後仍有曾漢州、黃貴裕、陳健偉等長打型潛力打者,於是此次交易的重點就放在後援投手和防守型外野的補強,爭取曾拿過救援王的林朝煌加入牛棚行列,官方說法是希望林朝煌和郭李建夫組成「雙救援」,這是檯面上的講法,我認為當年鯨隊教練林仲秋和原以為自己是總教練第一優先的郭李建夫,兩派間的鬥爭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鬥爭結果無論是郭李勝或林仲秋勝,中信鯨都需要一位能取代郭李擔任終結者的投手。 而統一獅方面, 2002 年球季結束確定曹竣揚將自日本回鍋效力,早已預計要在 2003 年排入終結者位置,且獅隊握有 03 年選秀狀元籤,可自潘威倫、余文彬兩位強投 2 擇 1 ,投手戰力無虞的情況下,獅隊整軍目標鎖定在具有單季兩位數全壘打實力的陳連宏,希望藉由他的加盟來加強中心打線威力。對家眷都在臺南的陳連宏來說,
體育投注
也算是得償所願。 祭典之男 府城專業補刀王2003 年轉往家鄉球隊統一獅打球,篤信轉換號碼會帶來好運的陳連宏,把多年使用的 5 號背號,換成了和弟弟陳金鋒一樣的 52 號,說也奇怪,這個球季他再一次回到兩位數全壘打,而且單季打擊三圍又再度逼近 345 ,每次在他轉換名字、背號或環境時,他都會有回春的情況出現,這一年打出好表現的陳連宏入選了明星賽,豪取全壘打大賽冠軍和明星賽 MVP ,並在球季後拿下他生涯最後一次的最佳十人外野手獎,隨著年齒漸增,他開始離開外野防區,擔任指定打擊的位置。 來統一獅的前 4 年(03-06),陳連宏在中心打者的崗位上拼鬥,當潘武雄、高國慶等人還沒有完熟前,陳連宏是獅隊打線十分吃重的角色。2005 年以前陳連宏大多擔任獅隊第三棒,在表現優異但難以控管的洋砲蓋達離隊後,他更是被迫扛起四棒重任,從 6/18 對上老東家中信鯨的雙重賽起,陳連宏開始打第四棒,但打到 8 月, 58 打數 15 支安打,打擊率低到 0.259,僅有 3 分打點。得點圈打擊率更是淒慘的 0.220 左右,壘上無人安打王和得點圈打擊軟手的惡名開始廣為流傳。 2006 年,旅美多年的弟弟陳金鋒洗去征塵回國打球,這對兄弟命中注定要在職棒戰場上狹路相逢,鋒砲回國首賽季就完成了 21 轟 20 盜,這個阿鑼當年無法完成的自走砲里程碑,隨後又在冠軍賽中以 4 勝 0 敗橫掃兄長所在的統一獅隊拿下中職生涯首冠,看在征戰多年,4 度殺入總冠軍賽一冠難求的陳連宏眼裡,當然會激起不服輸的鬥志,陳金鋒的重砲回歸帶給阿鑼的正向刺激,也開啟他生涯後期再創高峰的契機。 2007 年陳連宏再度更換背號拐氣,不再使用和弟弟相同的 52 ,改批 50 號戰袍,果然屢試不爽,這一年他被調離四棒位置,獅隊改以超級洋砲布雷打三棒、臺製戰車砲高國慶打四棒,將陳連宏調往第五棒作為保護型中心打者,這對於降低他心理負擔確實有幫助,全壘打再度回到睽違 4 年的兩位數,從小槍腿哥打線,進化成大砲猛獅打線的統一,終於在這一年拿下總冠軍,職棒戰場奮鬥 11 年的阿鑼夢寐以求的冠軍戒指終於入手。並隨獅隊以中職冠軍隊身份揮師亞洲職棒大賽。 亞洲職棒大賽開幕戰,統一獅面對中國之星,不知是否因亞職初體驗有點放不開手腳,竟被中國之星先發左投卜濤和第二任投手陳坤封鎖打線,前六局僅得一分,強投費古洛也意外遭遇亂流,被中國之星蠶食了四分,在大家都在擔心中職代表是否會爆冷門輸給中國時,七局上半,統一先是靠著潘武雄、布雷、高國慶的接連安打追回一分,滿壘落後 2 分的情況下,陳連宏跳出來當英雄。 陳連宏一發石破天驚的滿貫砲讓獅隊逆轉超前,也把獅隊在亞職初戰時的壓力徹底釋放,阿鑼在九局又追加一支三分砲,單場雙響砲海灌 7 分打點,帶領統一獅以 9:5 逆轉勝中國,雖然這一屆統一獅被 SK 飛龍隊以1:13 的比數血洗,但陳連宏的單場雙響砲仍然讓他歷史留名,他和弟弟陳金鋒成為亞洲職棒大賽史上唯一一對曾打出單場雙響砲(都含滿貫)的兄弟。 2008 年衛冕之獅在開幕戰面對 La new 熊隊,陳連宏在一局下半就敲出滿貫砲,並在八局下半追加一支三分砲,成為中職史上第一位於開幕戰擊出滿貫砲和雙響砲的球員。這一年是他的另外一個生涯年,他再度打出 3.4.5 的強打三圍,全壘打又回到 13 支,這年球季例行賽的尾聲,他在臺南主場獅牛戰中敲出個人職棒生涯第 1,000 支安打,是中華職棒聯盟史上第 8 位達成此項里程碑的球員。 2009 年是阿鑼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波高峰,他把握住穩定出賽的機會,完成自己個人打擊成績里程碑,出賽 113 場,是生涯唯一一次出賽超過百場的一季,隨著膝蓋傷勢和速度的退化,已經鮮少盜壘的他在這一年的四月,又是面對興農牛時,跑出了生涯第 100 次盜壘成功,成為中職史上第 14 位完成百盜紀錄的選手;同年 7/9 ,馬不停蹄的阿鑼又在面對興農牛時,從先發投手林英傑手中敲出職業生涯第 100 支全壘打,成為臺灣職棒(包含純 CPBL 及兩聯盟通算 )史上第 3 位完成千安、百轟、百盜的三項全能里程碑偉大紀錄的選手。 2009 年是阿鑼奠定歷史定位的一年,也是他生涯首度連 3 年全壘打超過兩位數,但年屆 37 歲的阿鑼長年受到膝蓋舊傷影響,還要時不時煩惱心臟毛病發作, 2010 年起逐漸退居二線, 2011 年球季,陳連宏以球員身份跟隨統一獅拿到第四枚冠軍戒指後,正式宣布引退,結束了他「精彩不亮麗,起落是無常」的選手生涯。與統一獅球團維持著良好關係的阿鑼,正式從 2012 年擔任獅隊打擊教練。 2012 年 4 月,統一獅球團為陳連宏及莊景賀共同舉辦簡單而隆重的引退儀式,陳連宏的雙親、妻兒,以及弟弟陳金鋒都到場觀禮見證他的榮耀時刻,場面感人。綜觀陳連宏 15 年的職棒生涯,雖然多數時間處於一個「中心打者以上,四棒打者未滿」的尷尬情況,但他曾拿下 2 次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1 次全壘打大賽冠軍、 1 次金手套獎、4 度最佳九人外野手獎和 4 枚冠軍戒指,並達成了千安、百轟、百盜的偉大紀錄,臺灣職棒史上能完成這 3 項里程碑的打者屈指可數,至今也不過張泰山、黃忠義、陳連宏、彭政閔和林智勝等 5 人而已。註.3 註3.【百轟】CPBL:11 人、兩聯盟通算: 11 人【百盜】CPBL:21 人、兩聯盟通算: 25 人【千安】CPBL:14 人、兩聯盟通算: 17 人【千安+百盜+百轟】CPBL:5 人、兩聯盟通算: 5 人 神眷顧的兄弟 上天安排的劇情引言中提到的孔融,最廣為人知的就是 4 歲讓梨的故事,4 歲挑梨子吃還知道要讓個大的給哥哥,真是有觀念,而本文的主人翁比較不一樣,他內心深處也曾經存在著旅美棒球夢,但是這顆大梨子不是讓給哥哥,而是讓給了弟弟陳金鋒。 是的,要寫陳連宏,
RSG電子
勢必要提到陳金鋒,這一對被棒球之神眷顧的兄弟,兩人在成棒分水嶺前後的際遇可說是判若兩人,年長 4 歲的陳連宏是陳金鋒打棒球的啟蒙者,也是鋒砲童年時的英雄,若不是阿鑼作榜樣在先,陳金鋒不會踏上棒球之路;陳連宏成名甚早,發育也較快,早在三級棒球時代的身材條件就優於常人,也讓他打出屠殺同儕的成績。追尋著兄長腳步開始打棒球,童年發育又緩慢的陳金鋒,想當然耳必然常被稱為「鑼仔的弟弟」,多年來活在兄長的陰影底下打球。 但慢熱晚熟的陳金鋒後來居上,不但身材追上兄長,更有著阿鑼自嘆弗如的揮棒,在青棒以後開始威震天下,此後陳金鋒一路殺向美職殿堂,而曾風光無限的陳連宏赫然驚覺童年形勢已經逆轉,大家開始改稱他為「鋒仔的哥哥」,自己曾是弟弟心中的英雄,如今卻被他巨大的身影所壟罩。就算真心以弟弟為榮,也難免生出糾結與競爭的複雜情緒。 這一點,我認為是人之常情,純論成績,陳連宏的表現是中職名人堂級的明星,只是很不巧他有一個實力凌駕於中職之上的弟弟,比較是難以避免的,任何人被拿來跟陳金鋒比較都很難佔到便宜。而偏偏這位小弟是追逐著自己的背影開始打棒球,怎能不叫人感嘆命運弄人,這對親兄弟的棒球路,真的是上天安排的巧妙劇情。 很多人說阿鑼嫉妒弟弟,但其實他默默的為弟弟作了很多事,像當年陳金鋒遠在異鄉打球,多年來與親人聚少離多,長兄陳連宏為了讓弟弟旅外沒有後顧之憂,也一直希望能夠回到臺南的球隊打球,在 2003 年起他回到臺南,能夠離雙親就近照顧,對於遠在美國的陳金鋒來說,大哥給了他一個安心的感覺。而在鋒砲旅美壓力過大,低潮、鑽牛角尖的時候,陳連宏也曾推薦他一些心靈修養方面的書籍,讓他可以轉移注意力,加強抗壓力以應對美職的競爭高壓。 陳金鋒後來的成就和聲名確實非阿鑼能比,但在國內職棒奮戰 15 載的陳連宏,也達成弟弟在中職無法完成的百轟、百盜、千安的偉大里程碑。如果不用比較的角度看,這對兄弟真的很可怕,他們是中職史上唯一完成百轟的親兄弟,也是合算全壘打最多的一對組合,不過很可惜的是,不管這對兄弟單季打幾轟,他們都是無冕全壘打王,中職生涯最接近全壘打王的排名都是以第 2 名陪榜,這也是他們中職生涯奇妙的巧合。 隔行如隔山的執教生涯 2013 年上半季統一獅以 5 場勝差不敵義大,無緣上半季冠軍,8 月份獅隊立即進行教練團改組,
SWAG娛樂城不出金
原擔任打擊教練的陳連宏取代中島輝士暫代總教練職權,8/4 阿鑼就拿下執教生涯首勝,從阿鑼晉升鑼總後,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阿鑼接任代總教練以後,下半季獅隊以 2 場勝差驚險擠下衛冕軍 Lamigo Monkeys ,總冠軍賽再度橫掃下半季練兵練到不會打球的義大犀牛。執教 3 個月就帶領統一獅拿下傲視全中職的第 9 座總冠軍,託中職傳統 — "冠軍隊教練即為年度最佳教練"的福,新科監督帶隊不到半季就獲此殊榮,統一獅領隊蘇泰安也在奪冠後宣布將阿鑼從試任扶正,立即就任統一獅隊正式總教練,還未有完整賽季執教經驗的阿鑼,他的試煉 2014 年才正要開始。 2014 年,統一獅隊在陳連宏的帶領下,今年執行了大家所知的快速換血政策、守備野球球風,以攻守不如預期的新人黃恩賜大量佔據三壘手出賽數和 PA,而鄧志偉則以不到 26 歲的年紀在 DH 位置出賽高達 45 場,陳連宏的調度直接壓縮長年有實績,前 2 年都還是打點王的重砲手張泰山。 鑼總這項決策,其結果大家都很清楚,黃恩賜攻守兩端都不足以立即頂上三壘缺,而有潛力成為未來主砲的鄧志偉,則一如既往的陷入低潮就再起不能,上半季至 5 月底就狂敲 9 轟,接下來經歷兩波漫長低潮,後 2 個月竟然只再追加 2 轟,從 7 月下旬到球季結束,一支全壘打都敲不出來,這個低潮模式與去年如出一轍,事隔一年,統一獅教練團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幫助他,也沒有用別人來取代他,鄧志偉在出賽數和打數都創下生涯新高的情況下,各項數據對比去年幾乎全面退步。 這個換血決策,直接影響獅隊 2014 球季的團隊打擊成績,團隊打率、上壘率、長打率、總安打數都居於四隊墊底、打點和得分僅贏過中信兄弟。球季中後段出現的投手調度失當、無視終結者郭泓志傷病史使用說明書,更是導致戰績全面崩盤的原因。雖然主力選手潘威倫、高志綱、林岳平都受傷勢影響,但說白一點,哪一隊沒有傷兵問題,受傷不能上就算了,無傷無痛有實績無低潮的選手,寧擺二軍也不願意放上場,除了「自取滅亡」我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詞。 從 2014 年他第一個完整執教球季來看,洞察全局的經驗不足、投手調度僵化、隨機應變能力缺乏、發言也有欠思量。不過,雖然他是一個標準固執又愛鑽牛角尖的處女座個性,但絕非無氣量之人,2013 年領兵半季即奪冠,難免讓他覺得當總教練好像很簡單,2014 經歷王朝再次衰敗,他向球團尋求補強教練團的協助,也因此才有前旅日巨投郭泰源回臺擔任獅隊首席教練兼任投手教練的邀約。 外界普遍認為這個輩份高阿鑼不只一個層級的大前輩入主統一獅,將會嚴重考驗阿鑼的領導能力和威脅他總教練的地位,甚至可能在 2016 直接被郭泰源取代。但事實上郭泰源與軟銀秋山幸二監督同進退決定回臺時,陳連宏就向獅隊球團提出延攬郭泰源的建議,新聞中的敘述,阿鑼對蘇泰安領隊說 「不要在乎他,好的教練就是要聘請過來。」蘇領隊也說是陳連宏的推薦,球團才會積極與郭泰源接觸。陳連宏對於郭泰源的加盟非常高興。從這一點來看,他還是有機會在總教練一職再成長,因為進步的第一步,就是先正視自己的不足。 陳連宏選手時代確實是一位好球員,也打下了足以名留青史的好成績,他是一個優秀的五六棒,但委以四棒重任讓他勉力為之,他無法長期穩定輸出,他的心理素質也不足以擔任球隊核心的第一把交椅 (Foundation player),但他是一個偉大的輔佐型球星。 文末呼應一下引言的寓言故事,陳連宏的棒球路恰如孔融的一生境遇,少年得志,威名遠颺,任北海相時儼然一方諸侯,但遭圍攻兵禍又無力退敵,空有經天緯地之能,也沒法在大爭之世建功立業、一匡天下。至於提到陳連宏擔任總教練時的景況 … 我不禁想到孔融最後的下場,雖然當總教練失敗不會有性命之憂,但媒體和球迷都瞪大眼睛在觀察這位府城孔文舉的帶兵之能,到底能讓這支體質優良、具備悠久歷史的府城強權打出何等天地?明年就是他擔任主帥最關鍵的一年,如果無法作出突破,他面臨的口誅筆伐恐怕將更甚於曹操的利刃。 延伸閱讀:臺灣巨砲 陳金鋒看更多中職更多傳奇球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