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下半季冠軍之爭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義大犀牛與中信兄弟誰取得下半季冠軍才能晉級總冠軍賽,與上半季冠軍 Lamigo Monkeys 進行 7 戰 4 勝的臺灣大賽。每年一到球季末,上下半季制度偶爾都會被提出來討論是否合宜,恰逢季末,茲藉本文紀錄一下中華職棒過去的賽制沿革和不同賽制的優劣得失。 一.中華職棒賽制沿革1. 職棒 1 – 8 年 (1990-1997) :上下半季冠軍制中職草創時期的賽制,與現在的上下半季冠軍進行總冠軍賽爭霸的模式大致相同,較不同的是當時上下半季冠軍通包的球隊直接登上總冠軍寶座(俗稱金冠軍),當年不再進行季後賽和總冠軍賽。(1992、1994 兄弟象、1995 統一獅) 。 草創期的上下半季冠軍制的特別現象:a. 職棒 3 年(1992) 首次出現單一球隊囊括上下半季冠軍 (兄弟象),直接登上總冠軍寶座,不知是否基於商業考量,當年中職聯盟又另行舉辦七戰四勝制的"金冠軍挑戰賽",由金冠軍兄弟象對戰味全、三商、統一組成的中職聯軍,結果兄弟象在挑戰賽中以 4 勝 2 敗打敗中職聯軍,金冠軍挑戰賽僅 1992 年限定。兄弟象成為中職史上唯一一支囊括上下半季冠軍、總冠軍、挑戰賽冠軍的強隊。挑戰賽 6 戰創下平均進場人數超過 9,500 人的熱潮。備註:金冠軍之稱,實際上只有打過金冠軍挑戰賽的 1992 年兄弟象,但為了敘述方便,在本文中後續提到包辦上下半季冠軍的球隊通稱為"金冠軍"。 b. 職棒 3-5 年(1992-1994),中職出現首支 3 連霸的球隊–兄弟象,也是上下半季冠軍制中第一個達成 3 連霸的球隊,3 年來兄弟象在 6 個半季冠軍名額裡豪奪 5 次季冠軍、2 度金冠軍,堪稱聯盟第一強權,黃潮的信仰基礎就是在這時候打下來的。 c.1993年金冠軍挑戰賽改為「挑戰盃」,由年度勝率排名前 3 的球隊進行挑戰賽,勝者為當年「挑戰盃」冠軍,但不影響金冠軍保送總冠軍的資格。1994-1995 兄弟和統一各獲得金冠軍,連續兩年出現挑戰盃,但在票房評價不佳的情況下,聯盟改制為金冠軍仍需打總冠軍賽,但可在總冠軍賽先獲 1 勝,挑戰盃自此消失。 d. 職棒 8 年 (1997) 中職出現單季勝率前三名的球隊(統一獅、三商虎、兄弟象)全沒有進入季後賽的怪現象。當年時報鷹拿到上半季冠軍後,本土球員幾乎全因涉賭被抓,下半季靠著各隊支援球員的情況下打完墊底。上半季的墊底味全龍,則在下半季逆勢上揚勇奪季冠軍,才造成全年勝率前三名的球隊都無法進入季後賽的情況。時報鷹在這個球季結束後解散。
2. 職棒 9 -10 年 (1998-1999) :單一球季制1997 年光怪陸離的結果以及競爭對手臺灣大聯盟的出現,讓中職思考賽制變革的需要性。隔年中華職棒改行單一球季賽制,由年度勝率第 1 的球隊直接晉級總冠軍賽,年度勝率第 2 名和第 3 名舉行 3 戰 2 勝 的季後挑戰賽,勝者再與年度勝率第 1 進行冠軍爭霸。
單一球季制度下的特殊大事記:a. 味全龍是史上第一支打季後挑戰賽最終奪冠的球隊 (98、99年,都是年度勝率第3,最終都奪下總冠軍)b. 味全龍是史上第 1 支(也是唯一 1 支),曾在上下半季賽制奪得總冠軍(1997)、又在單一球季制奪總冠軍的球隊 (1998-99)c. 由於單一球季制僅進行兩年就廢除,所以味全龍是唯一曾在單一球季賽制下奪冠的球隊。d. 味全龍在這個時期完成 3 連霸,是中職第 2 支完成 3 連霸業的球隊。e. 三商虎在單一賽制的最後一年(1999) 解散,隊史僅在職棒元年拿過第 1 個上半季冠軍,而後 10 年的隊史當中不曾再拿過半季冠軍和總冠軍,是職棒四支創建元老球隊中唯一不曾奪冠的隊伍。f.味全龍在 1999 年完成三連霸後解散,三商、味全的相繼解散,讓只剩下 4 隊的中華職棒聯盟捨棄了單一球季制度,再度恢復上、下半季制度。
我懷念的…
還好還有活歷史在打 3. 職棒 11-15年 (2000-2004) :恢復上下半季制 +金冠軍改為先得總冠軍賽 1 勝a.兄弟象在這段其間完成了第 2 次 3 連霸,兄弟象隊史奪得的 7 次總冠軍全都是在上下半季賽制下獲得。b. 2002 年兄弟象隊史第 3 次獲得金冠軍,當時的賽制改為金冠軍仍需與年度勝率第 2 進行 7 戰 4 勝制的總冠軍賽,但金冠軍未開打就自動取得 1 勝的特殊制度。 4.職棒 16-19 年 (2005-08) :上下半季制 + 取消金冠軍先勝優勢 + 新增外卡賽 a. 當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且年度勝率第 1 的球隊沒有拿到季冠軍,將由年度勝率第 1 與季冠軍中勝率低者進行 5 戰 3 勝第一輪,勝隊再與季冠軍中勝率高者進行 7 戰 4 勝的冠軍賽。 b. 當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且兩個季冠軍分居年度勝率1、2名,將由年度勝率第 3 名與季冠軍中勝率低者進行 5 戰 3 勝第一輪,勝隊再與季冠軍中勝率高者進行 7 戰 4 勝的冠軍賽。 b. 若上下半季冠軍同隊(當然也是全年勝率第 1 ),就由年度勝率 2、3 名進行 5 戰 3 勝第一輪,勝者再與上下半季冠軍者進行 7 戰 4 勝的冠軍賽。 5.職棒20- 迄今 (2009-) 上下半季制 +外卡制度 + 金冠軍再度先獲一勝 a. 當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且年度勝率第 1 的球隊沒有拿到季冠軍,將由年度勝率第 1 與季冠軍中勝率低者進行 5 戰 3 勝第一輪,勝隊再與季冠軍中勝率高者進行 7 戰 4 勝的冠軍賽。 b. 若上下半季冠軍同隊(金冠軍,也是全年勝率第 1 ),就由年度勝率 2、3 名進行 5 戰 3 勝第一輪,勝者再與上下半季冠軍者進行 7 戰 4 勝的冠軍賽,但又恢復金冠軍先得總冠軍賽 1 勝的制度。 二. 上下半季制度的優劣得失 上下半季制度其實是在聯盟球隊無法擴張的情況下所演變的賽制,
DB多寶電子
25 年來中職經歷過簽賭案、 2 聯盟惡鬥、和經營不善等諸多波折,讓許多加入的新球隊最後半途而廢,造成上下半季制這個有點不合時宜的制度始終未能更改。 1.支持上下半季制所持論點: a.可創造兩波票房高峰 b.讓團隊戰力不夠深厚的球隊,有機會靠半季創造令人稱奇的奇蹟。 c.上半季奪冠,下半季可以讓過勞的選手休息調整戰力。 2.上下半季制的弊端 a. 上下半季制是為了避免單一賽季造成球季後段各隊戰績落差太大,造成部分球隊的球迷關注程度下滑影響票房,但實際上亦常見許多上半季奪冠後下半季戰績和票房一瀉千里的球隊,如果球隊的行銷經營及球隊競爭力沒有提升,除了開幕戰、明星賽、和上下半季爭冠期外,其他時間賽事照樣會淪為消化試合,製造兩波票房高峰是治標不治本。 b. 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季162場、和日本職棒全季144場,季後賽都不採上下半季制,看的是全年度的總體戰力,其結果就是美日職棒比較願意厚植農場深度打長期戰役,在選手調度面相對也會比較保護選手、注重主力休養和新人培育,成名選手職業生涯相對較長、新血冒出頭的機會也大增。 中華職棒全季 120 場,
WM完美真人
總場次本身就低於美日職棒,若加上『拼半季就可進季後賽爭冠』的誘因,就會養成『想贏的教練最可怕』的思維模式,過分專注在爭奪1、2場勝負的尺寸之地,調度格局是把例行賽當作短期賽在打,只是把7戰4勝的短期戰拉大到 60 戰 40勝階段戰而已,為了先搶到一張季後賽門票,好用的一直用,有實績的老將和有潛力的新秀,下場不是冰到退就是冰到壞。各隊教練永遠想把全年球季切成階段戰役,不思厚植農場,老想用賽制現況製造『奇蹟』。 c.再看看常見到『上半季冠軍球隊可以有效休養戰力、調整腳步以利總冠軍爭霸』的論點,歷史結果可見下表: 年份 職棒 上半季冠軍 下半季冠軍 總冠軍 備註(特殊紀錄出現次數) 1990 1 三商虎 味全龍 味全龍 下半季冠軍奪冠(1) 1991 2 味全龍 統一獅 統一獅 下半季冠軍奪冠(2) 1992 3 兄弟象 兄弟象 兄弟象 金冠軍保送總冠軍(1) 1993 4 兄弟象 統一獅 兄弟象 上半季冠軍奪冠(1) 1994 5 兄弟象 兄弟象 兄弟象 金冠軍保送總冠軍(2) 1995 6 統一獅 統一獅 統一獅 金冠軍保送總冠軍(3) 1996 7 統一獅 味全龍 統一獅 上半季冠軍奪冠(2) 1997 8 時報鷹 味全龍 味全龍 下半季冠軍奪冠(3) 1998 9 單一賽季制 單一賽季制 味全龍 挑戰者奪冠(1) 1999 10 單一賽季制 單一賽季制 味全龍 挑戰者奪冠(2) 2000 11 興農牛 統一獅 統一獅 下半季冠軍奪冠(4) 2001 12 統一獅 兄弟象 兄弟象 下半季冠軍奪冠(5) 2002 13 兄弟象 兄弟象 兄弟象 金冠軍先拿一勝後奪冠軍(4) 2003 14 興農牛 兄弟象 兄弟象 下半季冠軍奪冠(6) 2004 15 統一獅 興農牛 興農牛 下半季冠軍奪冠(7) 2005 16 誠泰Cobras 興農牛 興農牛 下半季冠軍奪冠(8) 2006 17 La new熊 La new熊 La new熊 金冠軍+奪總冠軍(5) 2007 18 誠泰Cobras La new熊 統一獅 挑戰者奪冠(3) 2008 19 統一獅 La new熊 統一獅 上半季冠軍奪冠(3) 2009 20 統一獅 兄弟象 統一獅 上半季冠軍奪冠(4) 2010 21 興農牛 兄弟象 兄弟象 下半季冠軍奪冠(9) 2011 22 統一獅 Lamigo桃猿 統一獅 上半季冠軍奪冠(5) 2012 23 統一獅 Lamigo桃猿 Lamigo桃猿 下半季冠軍奪冠(10) 2013 24 義大犀牛 統一獅 統一獅 下半季冠軍奪冠(11) 職棒過去 24 年的歷史,扣除 5 個金冠軍球季、 2 個單一制球季,17 個 上下半季冠軍不同的球季中,下半季冠軍奪得總冠軍的次數多達 11 次,上半季冠軍最後能順利奪冠的只有 5 次,而且幾乎全是統一獅。 很會拿上半季+很會調下半季的 只有統一獅 其他球隊就算上半季拚到冠軍賽門票,下半季的戰力調整步調也沒有比其他隊好多少。不管是輸在戰力失調還是輸在戰鬥意識不足,總之『上半季冠軍在下半季可以好整以暇、調整戰力到巔峰』的優勢論點,從歷史結果來看實在很難成立。 下半季冠軍雖然奪冠機率高,但其實同樣是以階段戰思維模式在調度,將上半季失去的在下半季燃燒小宇宙拿回來,而且是在總冠軍賽前剛好把小宇宙燃燒到最高點,打敗上半季已燒完、下半季燒不起來的對手,就選手濫用的程度而言是五十步笑百步,沒有太大區別。 職業棒球打的是長遠的戰爭,
色碟
一個王朝要從佈局到完成至少是 3 年到 5 年的大計,上下半季制度長期以來造成教練團思考格局的僵化、選手亂操濫用、及投機取巧農場發展緩慢的弊端,而取得的利益僅只是上下半季爭冠期的兩波票房收入,這難道能夠說是利大於弊嗎?如果老教練的思維模式不會變,那就只能用制度改變去強迫他們改變,
DG夢幻真人
一旦戰爭的長度拉長為全年來看,體質差的球隊自然會出現戰績落差,若是想要求勝爭冠,就被迫要改變思維,若是無法改變思維的教練,自然會被施行單一賽季制的職棒圈淘汰。 最後,我個人認為,上下半季冠軍包辦的金冠軍,
真人百家樂
可以在總冠軍賽先取得 1 勝的制度非常滑稽,把全年例行賽拆成階段戰本來就很怪了,而在真正的短期爭霸戰–總冠軍賽,才用先得 1 勝的制度來保障全年戰績最佳球隊的奪冠機率,該講求公平的地方不公平、不該講求公平的地方強調公平,說獨步全球確實是一點都不誇張。 全世界的職業運動都是在季後賽重新開始,例行賽只是爭冠的門檻,以 NBA 為例, 1996 年芝加哥公牛隊在例行賽創下史無前例的 72 勝 10 敗戰績,So What?進到季後賽依然是要經過 1 個五戰三勝、3 個七戰四勝的全新挑戰才能笑擁金盃,當年季後賽公牛全隊的主題 T 恤上印著 『72-10 Don't mean a thing without the ring 』(沒有拿下冠軍戒, 72 勝 10 敗就沒意義)。這句話為『季後賽是全新開始』下了最佳的註解。 上下半季制在過去 20 年已經產生太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也有不少好選手的運動生命間接斷送在這個制度之下,不知道哪時候會再有一位有遠見的領導者願意用大魄力改變這個制度,雖然我知道很難啦,但是真的很希望可以恢復單一賽季制度,
任你博娛樂城
那對於中華職棒會是良性發展,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認為。* 本文特別感謝 只會中文的小哥 歷史制度諮詢 按讚加入活力熊粉絲團。精彩分享不錯過! 延伸閱讀: 中職更多傳奇球星故事 ,